胸痹(心絞痛)中醫(yī)臨床診療方案
王皓光名中醫(yī)專家認為胸痹的基本病機多屬本虛標實,認為《金匱要略?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》之“夫脈當取太過不及,陽微陰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責其極虛也。今陽虛知其在上焦,所以胸痹心痛者,以其陰弦故也”以及《諸病源候論?胸痹候》認為的胸痹之癥“因虛而發(fā)”均為本虛提供了理論依據(jù)。本虛以心氣陰兩虛、心陽虛多見。心氣陰兩虛、心陽虛又可使氣血運行失暢,故此均可可在本虛的基礎上形成標實,導致瘀血、痰濁、氣滯、寒凝,閉阻心脈,阻遏胸陽發(fā)生胸痹心痛。標實又以痰瘀并存為中心。
對于胸痹的中醫(yī)診治,王皓光名中醫(yī)專家認為如痰濁、陰寒居于胸中,胸陽痹阻,病延日久,可常用附子、肉桂補腎陽,檀香、降香、沉香三香以降濁。如果腎陽虛衰,不能制水,水飲上凌心肺,可見水腫、喘憋、心悸,除可合用真武湯溫陽而化水飲外,王皓光名中醫(yī)專家善于應用蘇木、澤蘭以活血利水。
如腎陰虧虛,則不能濡養(yǎng)五臟之陰,水不涵木,又不能上濟于心,因而心陰耗傷,心脈失于濡養(yǎng),而致胸痹,同時心陰不足,心火燔熾,下汲腎水,又可進一步耗傷腎陰,兩者相互影響,臨床多見心痛憋悶,心悸盜汗,虛煩不寐,腰膝酸軟,頭暈耳鳴,口干便秘,舌紅少津,苔薄剝,脈細或促代。臨床多給與滋陰降火,養(yǎng)心和脈治療,多給與炙甘草湯加減。臨床多用煅龍骨、牡蠣、琥珀、磁石等重鎮(zhèn)潛陽之品;臨床應用女貞子、旱蓮草以加強陰陽相接,滋陰潛陽,交通心腎;如患者伴有失眠多夢較甚,多加用交泰丸以引火歸元,同時多應用琥珀粉、酸棗仁、磁石、紫貝齒等;如患者還伴有心悸、氣短,動則尤甚,倦怠乏力,面色晄白,多合用生脈散以益氣養(yǎng)陰;如盜汗較為嚴重,則加用煅牡蠣、白芍、五味子、麻黃根等斂汗之品。
一、診斷:
(一)疾病診斷:
1、中醫(yī)診斷標準:根據(jù)《中醫(yī)內科學》(七版)(周仲瑛主編,中國中藥出版社、2008年1月第1版)等診療指南制定
?。?)兩乳之中、鳩尾之間及左胸膺疼痛,疼痛有悶痛、刺痛、壓榨性痛和絞痛的不同,有的可引及咽、肩背、臂、心窩等部位。
(2)突然發(fā)作或發(fā)作有時,經(jīng)久不瘥。常兼有胸悶、氣短、心悸。
(3)七情、氣候變化、飲食勞倦等因素??烧T發(fā)。
2、西醫(yī)診斷標準
本科參照目前國際相關診療指南和文獻資料,結合我們臨床實踐采用如下方法進行:
1.勞累性心絞痛(effort angina pectoris):特點為心絞痛的發(fā)作由體力勞累、情緒激動、飽食或足以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況所誘發(fā)。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緩解。
2.自發(fā)性心絞痛(spontaneous angina pectoris):心絞痛的發(fā)生與體力和腦力活動等增加心肌耗氧的因素無明顯的關系。疼痛程度重,時限長,不易為含化硝酸甘油緩解。
3.不穩(wěn)定型心絞痛的西醫(yī)診斷
根據(jù)病史典型的心絞痛癥狀、典型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(新發(fā)或一過性ST段壓低≥0.lmV,或T波倒置≥0.2mV)以及心肌損傷標記物(cTnT、cTnI或CK-MB)測定,可以作出UA/NSTEMI診斷。診斷未明確的不典型的患者而病情穩(wěn)定者,可以在出院前作負荷心電圖,或負荷超聲心動圖、核素心肌灌注顯像、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。冠狀動脈造影仍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指標,可以直接顯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,對決定治療策略有重要意義。
4.穩(wěn)定心絞痛的診斷
慢性穩(wěn)定性心絞痛是指心絞痛發(fā)作的程度、頻度、性質及誘發(fā)因素在數(shù)周內無顯著變化的患者。
(二)證侯診斷:
1、氣虛血瘀證:胸部刺痛、絞痛,固定不移,入夜尤甚,時或心悸不寧,伴有面色無華,乏力氣短,動則加重,舌質淡暗或紫暗,苔薄白或白滑,脈沉細或弦澀。
2、痰瘀痹阻證:胸部如窒而痛,或痛引肩背,氣短喘促,肢體沉重,形體肥胖,痰多,舌苔濁膩,脈滑。
3、氣陰兩虛證:胸悶隱痛,時作時止,心悸氣短,倦怠懶言,面色少華,頭暈目眩,遇勞則甚,舌偏紅,脈細弱,或結代。
4、陽氣虛衰證:胸悶氣短,甚則胸痛徹痛,心悸汗出,畏寒肢冷,腰酸乏力,面色蒼白,唇甲淡白或青紫,舌淡白或紫暗,脈沉細或沉微欲絕。
二、治療方案:
王皓光名中醫(yī)專家認為,由于中醫(yī)“胸痹”的基本病機多屬本虛標實。標實以痰瘀并存多見,同為中心,在此基礎上或兼寒凝、氣滯。故治療治療時要求抓住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,辨證求因,則快速有效,臨床上以通絡降濁為主線,隨證加減。
?。ㄒ唬┺q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、中藥藥茶、四季膏方、中成藥。
(1)心絞痛發(fā)作期:
急性疼痛發(fā)作期:急性治其標,以芳香溫通活血止痛為主,方用麝香保心丸、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藥為主進行急救治療,同時結合西醫(yī)硝酸酯類、嗎啡、艾司洛爾等藥物,以迅速緩解疼痛為目的。
(2)心絞痛緩解期
因血脈瘀阻是貫穿冠心病心絞痛發(fā)病過程始終的基本病機之一,所以本科以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湯為基本方。
?、贇馓撗鲎C:
主癥:胸部刺痛、絞痛,固定不移,入夜尤甚,時或心悸不寧,伴有面色無華,乏力氣短,動則加重,舌質淡暗或紫暗,苔薄白或白滑,脈沉細或弦澀。
治法:益氣活血、通痹止痛。
方藥:四君子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。
黨參6-15g 白術6-15g 茯苓6-30g 甘草6g
桃仁12g 紅花10g 當歸9g 生地15g
川芎15g 赤芍15g 丹參30g 元胡30g
降香9g。
中成藥:
血府逐瘀膠囊、復方丹參滴丸、通心絡膠囊、活血救心丹。
?、谔叼霰宰枳C:
主癥:胸部如窒而痛,或痛引肩背,氣短喘促,肢體沉重,形體肥胖,痰多,舌苔濁膩,脈滑。
治法:化痰活血,宣痹通陽。
方藥: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。
瓜蔞15~30g 薤白15~30g 半夏10g 桂枝10~15g
砂仁5~10g 丹參15~30g 川芎10g 紅花10g
赤芍15g
中成藥:麝香保心丸、降脂通脈膠囊、化痰救心丹。
③氣陰兩虛證:
主癥:胸悶隱痛,時作時止,心悸氣短,倦怠懶言,面色少華,頭暈目眩,遇勞則甚,舌偏紅,脈細弱,或結代。
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、活血通痹。
方藥:生脈散加減。
黃芪20~30g 黨參10~30g 麥冬10~20g 五味子10~15g
丹參20~30g 赤芍10~15g 川芎10~15g 紅花10
中成藥:心悅膠囊、參松養(yǎng)心膠囊、寧神救心丹。
?、荜枤馓撍バ停?/span>
主癥:胸悶氣短,甚則胸痛徹痛,心悸汗出,畏寒肢冷,腰酸乏力,面色蒼白,唇甲淡白或青紫,舌淡白或紫暗,脈沉細或沉微欲絕。
治法:益氣回陽、活血通痹。
方藥:參附湯加減。
人參10~20g 附子10g 干姜10~15g 白術10~15g
桂枝10g 川芎10g 紅花10g 丹參20~30g
黃芪15-30g
中成藥:振源膠囊、溫陽救心丹。
?。ǘ┺q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。
根據(jù)病情,可辯證選擇疏血通注射液、丹參注射液、血塞通注射液、血栓通注射液、舒血寧注射液、參麥注射液、參附注射液、生脈注射液、丹參川芎注射液(或參芎葡萄糖注射液、或冠心寧注射液)、銀杏達莫注射液、丹紅注射液、丹參多酚注射液。
?。ㄈ┢渌嗅t(yī)療法
1、艾條灸、隔物灸療法:分期、分型選穴:
?。?)心絞痛急救期:內關配郄門、 天突 、膻中、 心俞 、厥陰俞 。以上穴可每次選 2~3穴。
(2)心絞痛緩解期:主穴:心俞、厥陰俞、內關。
采取辯證分型配穴。
氣虛血瘀證:配太沖、氣海、膻中、期門。
痰瘀痹阻證:配豐隆、太白、肺俞。
氣陰兩虛證:配太溪、膻中、三陰交。
陽氣虛衰證:配關元、命門、大椎、足三里。
方法:患者取平臥位,用艾條灸治療儀敷于相關穴位,調整適宜溫度,治療20分鐘。
2、中藥外治法(包括中藥封包、穴位貼敷、中藥離子導入等)
采取辯證分型配穴。
主穴:①心俞、巨闕、內關、上巨虛
?、谪赎幱帷⒅须?、間使、足三里
氣滯:配肺俞、氣海
血瘀:配膻中穴、膈俞;
痰濁壅盛:配豐隆、太白
寒凝:配關元、名門、中極
方法:患者取平臥位,兩組主穴交替應用,每次6穴。
根據(jù)“陽微陰弦”病機。采用分型選方,簡化處方:
(1)溫經(jīng)祛濕散
仙靈脾20 肉蓯蓉20 川椒10 干姜10
丁香15 艾葉10 當歸20 威靈仙15
冰片10 川烏15 草烏15 老鸛草10
蒲黃10(單包)五靈脂10 乳香10 沒藥10
適應證型:氣虛血瘀證、心陽不足證、痰瘀痹阻證
治法:益氣溫陽、活血化痰、通痹止痛。
?。?)貼敷止痛散
石菖蒲 30 醋香附30 冰片10 薤白30
川芎20 降香 20 炒王不留行20 郁金20
蒲黃20(單包)五靈脂20 皂角刺10 乳香10
沒藥10
適應證型:肝郁氣滯證、氣滯血瘀證證、氣陰不足證
治法:疏肝行氣、活血通脈、通痹止痛
3、耳針療法:
(1)心絞痛急性發(fā)作期:可配合按壓耳中穴止痛。
(2)心絞痛緩解期:
主穴:選取神門、心、耳中。
配穴:可選用皮質下、交感區(qū)、內分泌、降壓溝、腎等。
方法:確定主輔穴位.以酒精棉球輕擦消毒,左手手指托持耳廓,右手用鑷子夾取割好的方塊膠布,中心粘上準備好的藥豆,對準穴位緊貼壓其上,并輕輕揉按1~2分鐘。每次以貼壓4~6穴為宜,每日按壓3-5次,隔1~3天換1次,兩組穴位交替貼壓,兩耳交替或同時貼用。5次為一療程,兩療程后評定療效。
4.撳針治療
(1)心絞痛急性發(fā)作期:神門、膻中、至陽、內關止痛。
(2)心絞痛緩解期:
主穴:選取心俞、厥陰俞。
配穴:可選用神門、膻中、至陽、內關、足三里、間使等。
方法:協(xié)助患者取舒適體位,暴露局部皮膚,注意保暖。遵醫(yī)囑取穴,通過詢問患者感受確定穴位的準確位置。操作者洗手六步洗手法。用75%酒精消毒皮膚(直徑>5cm)待干。用鑷子夾取撳針,將撳針針尖對準穴位或反應點垂直按入。觀察患者埋針部位,詢問患者有無不適,若患者感覺局部刺痛,應將針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。再次核對,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項。記錄埋針的部位、時間。一般埋針2~3天為宜。秋天時間適當長點,夏天適當短點。同一埋針部位出針3天后可再次埋針,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,應首先消除其緊張情緒。每日按壓3~4次,每次約1min,以患者耐受為度。
禁忌癥:骨關節(jié)處、皮膚紅腫、破損、皮膚病患病部位及皮膚化膿感染處;紫癜、瘢痕處、皮膚過敏患者、出血性疾??;體表大血管處;孕婦的下腹部、腰骶部;金屬、酒精過敏的患者。
5.針灸療法:
(1)心絞痛發(fā)作期:針刺膻中穴、內關穴、至陽穴、郄門穴止痛,留針20分鐘。
(2)心絞痛緩解期:
主穴:選取心俞、厥陰俞。
配穴:可選用內關、足三里、間使等。
方法:確定主配穴位.以酒精棉球輕擦消毒,持針取穴,留針20分鐘,10次為一療程,兩療程后評定療效。
6.中藥薰藥治療:
分型選方
?。?)氣虛血瘀證
治法:益氣活血、通痹止痛。
方為:紅花15g 當歸15g 川芎20g 郁金20 g
蒲黃15g 王不留行30g 降香15g 黃芪30g
?。?)痰瘀痹阻證:
治法:化痰活血、宣痹通陽。
方為:瓜蔞15g 薤白15g 紅花15g 當歸15g
川芎20g 王不留行30 桂枝15g 丹參30g
(3)氣陰兩虛證
治法:益氣養(yǎng)陰、活血寧神。
方為:紅花15g 當歸15g 川芎20g 生地30g
蒲黃15g 黃芪30g 冰片10g 丹參30g
?。?)心陽不足證
治法:溫陽通脈、活血止痛
方為:紅花15g 當歸15g 川芎20g 薤白30g
蒲黃15g 王不留行30g 桂枝15g 細辛10g
方法:將上述方藥水煎約1000ml左右,倒入足浴盆進行塌漬治療,每日1-2次,每次15-20分鐘?;驅⑸鲜鏊幬镅谐煞勰〖s30g與40度溫水約1000ml左右放入足浴盆進行塌漬治療,每日1-2次,每次15-20分鐘。
(四)護理:
起居:發(fā)作時立刻休息,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動后癥狀即可消除。較重的發(fā)作,可使用作用較快的硝酸酯制劑。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。 保持適當?shù)捏w力活動,可堅持八段錦練習,但以不致發(fā)生疼痛癥狀為度。
飲食:調節(jié)飲食,特別是一次進食不應過飽;禁絕煙酒。低鹽低脂飲食,忌辛辣肥甘厚膩之味。多食素菜,水果等清淡食物。
情志:避免勞累、情緒波動、精神緊張、飽餐、感冒等誘發(fā)因素,做好心理護理和衛(wèi)生宣教。。減輕緊張情緒;避免精神刺激,心絞痛發(fā)作時病人有瀕死恐懼感,要關心安慰病人,解除思想顧慮。
音樂療法:音樂對與心肌缺血有關的疼痛、焦慮、心率和壓力有影響,可選用笛、蕭、笙、塤、大提琴、古箏等樂器演奏的梅花三弄、陽春白雪、故鄉(xiāng)的原風景、滿庭芳、千年風雅、枉凝眉、夏日吟、神人暢、幽蘭、夢、小河淌水、瀟湘水云等。
三、療效評價
(一)評價標準
1、中醫(yī)證侯療效標準:參照2002年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》
顯效:臨床癥狀、體征明顯改善,證侯積分減少>= 70%以上。
有效: 臨床癥狀、體征均有好轉,證侯積分減少>= 30%以上。
無效: 臨床癥狀、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,證侯積分減少< 30%,>0。
加重:臨床癥狀、體征加重,證侯積分減少< 0。
2、西醫(yī)證侯療效標準: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(yī)結合防治冠心病、心絞痛、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修訂的《常見心絞痛病因、嚴重程度及療效判斷標準》制定。
顯效:原有癥狀全部消失或顯著減輕;靜息時心電圖恢復到正?;虼笾抡?。
有效: 原有癥狀大部分減輕或基本消失;經(jīng)治療后心電圖ST段回升0. 05mV以上,主導聯(lián)T波倒置變淺達25%以上或T波由平坦變?yōu)橹绷?/span>
無效: 治療后癥狀未改善。心電圖無變化。
?。ǘ┰u價方法
1、中醫(yī)證候評價:按照中醫(yī)證候積分量表進行積分評價。
2、西醫(yī)證候評價:按照西醫(yī)療效評價標準以自身癥狀積分及DCG的結果評價。
3、生活質量評價:基于病人結局報告的PRO量表及生活質量量表(SF-36健康簡表)評分進行評價。
四、難點分析:
胸痹患者為氣血陰陽失調、心脈痹阻所致,故活血通絡為基本治療方法,同時兼顧氣滯、氣虛、痰濁、陰虛、陽衰等病癥。而此類病人同時應用抗凝、抗栓、抗血小板藥物,故增加了患者的出血及血小板下降風險。且活血化瘀藥物長期應用易耗傷氣血,損傷患者的正氣,不利疾病恢復。冠脈再通術后患者心絞痛仍有發(fā)作,西醫(yī)常規(guī)治療療效欠佳,拒絕再次造影或手術;另依從性差的患者,隨意性大,藥物不能堅持、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終點事件發(fā)生。誘因較多,如煙酒控制較難,易誘發(fā)冠脈痙攣,加重冠脈缺血或反復發(fā)作。
五、
王皓光名中醫(yī)專家認為,在急性期應用活血藥物時,根據(jù)患者血瘀程度,適當加用不同活血力度的化瘀藥物,觀察患者癥狀、出凝血時間、血小板數(shù)等。故注意益氣養(yǎng)陰溫陽等扶正治療,據(jù)辨證酌加扶正藥物。該病分急性期與緩解期,應注意輕重緩急的辨證施治。并且適當加減相關藥物改善患者腹脹納差、煩躁、便秘等伴隨癥狀,提高療效及患者依從性。緩解期用活血藥物時,注意益氣扶正,養(yǎng)血補血,改善預后。冠脈再通術后患者心絞痛仍有發(fā)作,采取體質進行辨證分析,據(jù)體質不同,應用四季膏方調整體質。并根據(jù)患者疾病不同階段,分別采用湯、膏、丸、茶靈活應用;另依從性差的患者,加強隨診及健康教育力度,督促煙酒等不良習慣的改變,保證全方位無縫隙治療,改善患者預后、減少終點事件發(fā)生?;颊卟∏閺碗s,兼證較多,在臨床診治時,應重視個體,整體辨證,善于總結,用藥精當,方能療效確切。